2021 年全市建筑節能與設計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市委市政府有關城鄉建設工作統一部署,充分發揮勘察設計與技術創新對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支持勘察設計行業轉型升級,加大建設領域新技術應用,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材,提升建筑節能和建筑能效水平,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一、工作目標 全市綠色建筑竣工面積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85%;全市建筑節能標準設計執行率和施工執行率達到100%;城鎮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比例達到65%以上;完成70 萬平方米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設;新增20 個公共建筑能耗監管項目;支持10 家以上工程勘察設計企業晉升甲級資質;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力爭達到20%;力爭有7 家企業產品通過綠色建材認證;制定施工圖數字化成果交付辦法;研究制定推進工程應用BIM 技術政策;開發工程勘察監管信息平臺,升級數字化聯合審圖信息平臺,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省內領先。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勘察設計行業管理 1.全面貫徹《關于落實主體責任推進工程勘察設計高質量發展工作的通知》。嚴格按照通知要求落實建設、勘察、設計單位企業責任及審圖機構審查責任。推進工程勘察監管信息平臺建設,推行勘察設計人員實名制管理,升級數字化聯合審圖系統,做好勘察設計相關管理工作要求與工程建設云平臺銜接。 2.落實屬地行業監管職責??h(市)區、開發區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明確工程勘察設計管理部門和人員,對建設、勘察、設計等單位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情況實施日常監管和監督檢查,依法處理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并記錄勘察設計企業的不良行為信息。 3.加強勘察設計事中事后監管。根據市城鄉建設局“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計劃,組織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包括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設計市場與質量、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以及施工圖審查機構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勘察設計企業信用評價標準,組織實施勘察設計企業信用評價,同時研究勘察設計從業人員信用評價制度。 4.實行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施工圖免審查制度,推進施工圖“數字化交付”。按照全市行政審批改革要求,推行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施工圖免審查,試行告知承諾制,加強對免審圖項目事中事后監管;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施工圖“數字化交付”實施辦法,實現工程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過程施工圖、竣工圖數字化,進一步提升勘察設計信息化水平。 5.做好行業企業服務。充分利用全國資質審批改革試點省份政策優勢,支持引導勘察設計企業資質增項、升級,重點扶持綜合資質和行業高等級資質申報,引導幫扶勘察設計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支持工程設計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咨詢業務。 (二)全面推進綠色建筑 6.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全市綠色建筑竣工面積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85%。加強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設計、綠色建筑過程監管、綠色建筑竣工驗收等環節管理確保綠色建筑各項技術措施實施到位。加強對綠色建筑星級標識評價、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的監督和指導,鼓勵高星級綠色建筑建設,研究實施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 7.開展綠色建筑發展評估。對照《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合肥市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的實施意見》(合政〔2018〕63號)等文件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對綠色建筑發展工作落實情況和取得的成效開展總結評估,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8.健全綠色建筑技術標準。完成《居住建筑綠色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綠色設計標準》和《綠色建筑施工驗收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的編制,將綠色建筑基本要求納入工程建設技術規范。組織編制2020 年度合肥市綠色建筑行業發展報告和《合肥市“十四五”綠色建筑發展規劃》。 (三)推動建筑能效提升 9.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落實新建建筑全面執行65%節能設計標準,繼續強化建設、設計、施工、圖審、監理、測評等參建單位的主體責任,加強實施過程監督,嚴格落實違規懲戒制度,確保全市建筑節能標準設計執行率和施工執行率達到100%。 10.深入推進建筑能效提升。全面完成國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工作,新增70 萬平方米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項目。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節能率核定技術規程》及《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技術服務指南》的編制。 11.加強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進多能互補區域分布式能源系統應用,城鎮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比例達到65%以上,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項目面積不小于800 萬平方米。 12.推進能耗監測平臺建設。推進市級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建設,并與省級能耗監測平臺互聯互通。將高校、醫院、商場、賓館等高能耗公共建筑納入監測,為行業監管、節能服務、節能改造等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新入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建筑不少于20 棟。 (三)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13.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加快形成適應我市建設需要的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和產品,推動預制墻板、疊合樓板、樓梯等通用部件標準化綠色生產,降低設計施工難度和生產成本,完善設計選型標準,研究編制保障性住房標準化戶型和裝配式裝修應用清單,提高標準化部品部件使用比例。 14.推動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創建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創新中心,發布裝配式建筑設計企業目錄,首批5-10 家,優選裝配式設計領頭人(工作室)3-5 個,引領裝配式建筑正向設計,推動多專業協同、一體化集成。加快裝配式建筑結構高效連接技術、裝配技術、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產品研發,持續推動創新成果轉化。 (五)推廣綠色建材 15.積極推廣綠色建材應用。繼續推動我市綠色建材認證評價工作,逐步建立綠色建材目錄制管理,加大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裝配式建筑等項目中綠色建材應用力度,出臺綠色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辦法。 16.推動建筑墻材轉型升級。力爭有7 家企業產品通過綠色建材認證,培育和發展1-2 家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引導和培育2-3 家綠色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龍頭企業。促進新型墻材與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深度融合,重點推廣石膏裝配式墻體和自保溫燒結砌塊墻體;培育1-2 家綜合利用建筑垃圾生產綠色墻材產品的生產企業。 (六)推進科技進步,強化標準引領 17.建立和完善企業科技創新平臺。綜合甲級設計企業和特級建筑業企業應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鼓勵甲級資質勘察設計企業及一級總承包建筑業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配備專職專業技術人員,加大科技經費投入,開展科技活動,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及科研活動成果納入信用評價考核。 18.大力推進以BIM 技術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研究制定推廣應用BIM 技術支持政策,在裝配式建筑、高星級綠色建筑、政府投資大型公共建筑、軌道交通、綜合管廊等項目中推行BIM 技術應用,鼓勵社會投資項目BIM 技術應用,提升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開展第二屆全市建筑信息模式(BIM)技術應用競賽。 19.推進行業科技進步。支持企業開展工程實踐創新,開展建筑碳達峰目標下,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等相關課題研究。推進建設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提高項目管理、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能力,不斷提高工程總承包、BIM、智能控制、新型模板、海綿城市、余熱廢熱利用等新技術應用。引導支持各級科學技術獎、科學技術計劃項目和各級工法申報。 20.做好標準規范申報和編制工作。重點組織裝配式建筑、軌道交通、消防技術、綠色建筑等領域地方標準申報和技術導則編制工作,引導鼓勵企業申報和編制團體標準。指導《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節能量核定規程》、《綜合管廊運行維護技術規程》、《城市生命線工程(地下管網)運行監測系統技術規范》、《住宅二次供水泵房建設標準》和《城鎮污水源-網-廠-河一體化處理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按計劃完成編制工作。
|